“上一年,咱们一夜之间修起了一个600多米长的堤堰,看护住了6000多亩的农田和200多家农户房子。”提起2023年的水灾,哈尔滨市双城区韩甸镇永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兆文心有余悸。尽管当晚守住了功成号屯,但永河村所辖的3个天然屯中一些地形低的当地仍是受了灾。
“本年,咱们改变了‘斗水’的战略,提早进行堤堰的修建和改造,防患于未然,即使有上一年那样的洪水来,我信任一定能抵挡得住。”杨兆文决心满满地说。
7月12日,记者来到永河村的堤堰,远远地望见一台挖沟机正从一辆运土车上卸载沙土,十几个乡民在4、5米高的堤堰上构筑堤堰。
“本年6月15日左右,咱们就敞开了修坝筑坝工程,整个堤堰是9公里,现在拉土和构筑现已悉数完结,正在进行护坡工程。”杨兆文和记者说,现在三个屯村沿河区域都现已构筑了堤堰。“上一年遭受水灾的时分,咱们尽管提早准备了一些,但显然是不行的,所以本年咱们有备无患,在曩昔没有堤堰的当地咱们新建堤堰,原有堤堰扩宽增高,一同使整个堤堰连接起来,估计7月末可以悉数竣工,到时分一切堤堰都到达国堤规范。”
此外还对村内一切低洼地区进行排涝,构成排水渠引到拉林河,做到“旱能浇涝能排”,防止地步内涝。
与此一同,本年也添加了经济作物的栽培,大豆饲养面积添加到6000多亩,花生栽培添加到4000多亩,为全村的农人添加收入。
“咱们村总共3000多人,一年有1500人次外出务工,添加的收入十分可观。”杨兆文骄傲地和记者说,“由于上一年受灾,咱们都想补偿丢失,本年正月初六,咱们就与河北唐山的一家陶瓷制作工厂签约,派出乡民务工。”此外,永河村乡民还前往北京、姑苏、沈阳等地务工,“通过几年的历练,不少乡民现已从打工者变成了小老板,钱包越来越鼓,心里都豁亮起来了。”
除了壮年劳动力,一些有技能但年纪偏大的乡民,杨兆文也想方设法为他们找出路。本年63岁的乡民杨兆忠和记者说,“有些跟我年纪差不多但会瓦工、电工等技能的乡民,杨书记为咱们联系了北京的一家工地,去做一些量力而行的活儿,还有村里有农机合作社,咱们也能在这儿干一些活儿,每天100元钱,赚到钱心里特别快乐。”
除了外出务工,村里还建立了专业饲养合作社,咱们一同养起了黄牛。合作社的负责人谭恩惠说,“2021年,咱们建立合作社,其时只要5个饲养户,现在已开展到了200多个,年饲养黄牛到达3000余头。”
乡民李影快乐地说,“我儿子每年都出去打短工,每年可以一万元的收入,一同我还养了6头母牛,主要是出售小牛犊,尽管本年牛的价格比从前低,但咱们是长时间运营,并且有合作社咱们心里也都有底。”
合作社不只给饲养户底气,在运营和保护方面也是想到前面。合作社在每个村屯都设立了专门的粪污堆沤点,不再像曩昔由饲养户自行处理,环境更卫生了,路途也更整齐了,村子里也没有异味了,一同这些牛粪通过沤肥后还可以还田,可谓一举多得。
永河村便是这样一步步稳健地走在致富路上,生长为拉林河畔一颗明珠。(记者 贾博)